• 首 页
  • 公司介绍
    • 文化理念
    • 组织架构
  • 专家团队
  • 业务领域
  • 培训课程模块
  • 服务方式|服务流程
  • “4i”体验课程输出项目
    • 合作方式
  • 最新动态
    • 新闻焦点
    • 视频动态
    • 培训风采
    • 行业视角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行业视角> 从三孩生育政策出台,看幼儿园的生存隐忧

从三孩生育政策出台,看幼儿园的生存隐忧

时间: 2021-10-26     作者:YHJ      阅读次数: 23

七人普数据公开后,关于低生育率和高老龄化的热议还没消停,“三孩政策”的推出又在全网掀起一阵热浪。

为了刺激并扭转低迷的生育率,国家这次打出了鼓励政策的“组合拳”。关于“三孩”政策的配套措施多管齐下,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阶级固化、全民内卷、住房、医疗、教育三座大山,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少生或不生,使得新生人口直逼负增长临界值。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2~5年内,幼儿园将不可避免地迎来生源短缺危机,“幼儿园荒、入好园难”的问题会进一步突显。


如何应对这一政策带来的诸多改变与挑战,将是目前幼儿园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普惠制下的幼儿园应该怎样平稳度过这一“危机期”?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质量、规范化”一直是办好优质幼儿园的前提。


1 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幼儿园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在师资力量和师资质量上存在诸多问题。师资队伍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通过高校、高职等各种渠道为应对适龄人口冲击储备人才。


例如,加大本、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力度,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拓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渠道。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只有真正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核心手段进行落实,才可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即将到来的“幼儿园荒”。


2 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幼儿教育不仅要寓教于乐,还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幼儿园在开展保教工作时,既要考虑每一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也要关注每个儿童的家庭背景以及所处地区的文化背景。


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够制定出真正以孩子为本的优秀课程,才能更好地发挥儿童主观学习能力,为孩子未来的持续性发展创造环境。


3 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


3-6岁阶段的幼儿由于年龄尚小,缺乏生活经验,安全意识淡薄。再加上校外突发暴力事件的频发,校园安全工作的部署落实是园所发展的重中之重。倘若幼儿园安全制度松散,更会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之后的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加强对教师培训和实操演练,提升危机时刻保护幼儿的能力,提高幼儿自我保护和防护意识,切实将安全责任细化到每个人和每个环节。


怎样的幼儿园才是好幼儿园?幼儿园的“好”又该如何衡量?并没有标准答案。


1 立足园所实际情况
办特色园需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需要考虑园所的地理位置、规模、经济状况、教师队伍现状、生源层次等各种实际情况。
例如自然资源丰富的乡镇幼儿园要多关注留守幼儿心理健康,深入开展自然教育课程;规模小的幼儿园,更要侧重小而美,把富有特色的课程或者活动做细做精……就算有的幼儿园资金资源有限,但只要你有一个名师,一块小花园,一棵繁茂的大树,一片视野开阔的空地,一个小池塘,一腔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都可以让其见微知著,并为之赋能。
这些不起眼的“微小”或许就是你日后强大起来的“支点”。


2 联动本土特色资源


园所想要发展得与众不同,与本土特色资源产生联结不失为一个好法子。结合幼儿发展需求,围绕周边优势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出独树一帜的课程活动。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有的幼儿园所处环境民俗文化丰富,有的园所周边是种植采摘基地,有的园所靠近山林或湖海,有的园所地处政治文化中心……这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资源,都可以在幼儿课程中为你所用。


3 尊重儿童发展规律


儿童永远都是是幼儿园发展特色的主体,因此,园所选择的特色教育项目必须充分考虑幼儿发展情况,特色教育项目的发展应满足幼儿的需求,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还要加强对幼儿兴趣的培养,鼓励儿童探索自己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学校的特色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于网络)

上一页:教师培训应以校本研修为主线 下一页:培训的价值在哪里?

相关阅读

  • 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
    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

    阅读全文
  • 培训的价值在哪里?
    培训的价值在哪里?

    阅读全文
  • 从三孩生育政策出台,看幼儿园的生存隐忧
    从三孩生育政策出台,看幼儿园的生

    阅读全文
  • 教师培训应以校本研修为主线
    教师培训应以校本研修为主线

    阅读全文

    公司介绍

  • 文化理念
  • 组织架构

    专家团队

    业务领域

    培训课程模块

    服务方式与流程

    体验课程输出

  • 合作方式

    联系我们

  • 电话:0755-28113633转8062
  • 13824387624 夏老师
  •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建设东路18号青年创业园

友情链接:远恒佳教育集团

远思明教育 版权所有.粤ICP备05103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