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公司介绍
    • 文化理念
    • 组织架构
  • 专家团队
  • 业务领域
  • 培训课程模块
  • 服务方式|服务流程
  • “4i”体验课程输出项目
    • 合作方式
  • 最新动态
    • 新闻焦点
    • 视频动态
    • 培训风采
    • 行业视角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新闻焦点> 幼师如何引导幼儿的“告状”行为?

幼师如何引导幼儿的“告状”行为?

时间: 2021-05-07     作者:YHJ      阅读次数: 134

在幼儿园生活中,孩子们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摩擦,如谁抢了谁的玩具,谁把谁撞倒了等等,这些状况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他们还不知该如何解决,只能求助于老师。

有的幼儿对老师的依赖性强,与小朋友产生矛盾或者看到了什么状况就会立马报告老师,那么老师在听到小朋友“告状”后,该如何处理呢?



在倾听“告状”时要认真,不要打断或者斥责孩子,也不要偏听偏信,先要弄清事实真相,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老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也要适当地安慰孩子。


在了解事实后,老师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若是有理的“告状”,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养成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若是其他类型的告状,则需要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当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时,老师要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并借此机会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可以问问告状的孩子:“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帮助他们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告状时,应尽量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否则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还会助长孩子只看别人缺点、不看别人优点、搬弄是非等坏习惯。当孩子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后,就不会动不动就向老师告状了,这对他将来面对困难、独立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敷衍甚至不管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但若一味“支持”、“鼓励”孩子的告状,那么不仅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总是得不到发展,还会影响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相信只要老师能更加耐心、细心地对待孩子,在解决问题这方面孩子会成长地非常快。儿童教育心理学或发展心理学认为,成长是一个过程,因为几件小事就把孩子判断为好孩子或坏孩子,这是不对的。行为有好坏之分,但是,孩子没有好坏之分,绝对不能因为孩子做得不够好,就把他划进坏孩子之列。


事实上,如果想让一个人往更好的方面发展,最简单最好的办法就是赞美他、欣赏他、鼓励他。(本文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上一页:幼儿教师向家长反应孩子的情况,方法很重要! 下一页:幼师编制“痛点”何解 ——代表委员为解决幼师编制及待遇问题建言献策

相关阅读

  • 六一儿童节,老师写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六一儿童节,老师写给孩子们的一封

    阅读全文
  • 学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非烟尘人间——长沙名园参访活动
    学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非烟尘人

    阅读全文
  • 中小学教师学术规范问题亟需重视
    中小学教师学术规范问题亟需重视

    阅读全文
  • 教师开始教学前,不妨先自问这12个问题!
    教师开始教学前,不妨先自问这12

    阅读全文

    公司介绍

  • 文化理念
  • 组织架构

    专家团队

    业务领域

    培训课程模块

    服务方式与流程

    体验课程输出

  • 合作方式

    联系我们

  • 电话:0755-28113633转8062
  • 13824387624 夏老师
  •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建设东路18号青年创业园

友情链接:远恒佳教育集团

远思明教育 版权所有.粤ICP备05103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