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减负的必要性
时间: 2020-09-02 作者:YHJ 阅读次数: 19
2019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广大中小学教师也需要减负。一段时间以来,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不仅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也给教师增加了额外负担。教育部负责人曾在一次会上呼吁:要把时间还给老师,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各种填表、各种考评、各种比赛、各种评估,压得有些老师喘不过气来。切实减轻老师负担,亟需深化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大幅减少各类检查、评估、评价,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
教师不合理负担是多年积累造成的,有一定的复杂性。给中小学教师减负,忌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应坚持分类治理,大幅精简文件和会议。“治标”之策,是突出重点,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严格控制涉及学校的检查评估项目、实行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制、精简规范各类填报工作、严格控制借调教师、规范各类教师培训等;“治本”之策,则是协调好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提高专业水平,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切切实实为教师松绑减负。同时,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要形成合力,充分考虑区域、城乡、学段等不同特点,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
需要看到,减负不等于没有负担,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承担的职业负担,是正常、合理和必要的负担。需要“减掉”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方式方法,是中小学教师不应承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在这方面,浙江、陕西等地已经做出有益探索。在浙江,经过规范和整治,全省各地各类“进校园”活动平均每所学校从18.1项减少到4.8项,减少73.5%;在陕西,对未经同意的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不予认定学分,减少了30%的培训项目。这些做法让当地教师拍手称快,让他们把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减负工作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责任,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教育系统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对于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严肃问责,才能扎扎实实把减负工作一抓到底、求得实效,让广大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