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这些耳熟能详的语言,你说了多少?
时间: 2021-03-24 作者:YHJ 阅读次数: 190
幼儿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传递出的或积极或消极的意义,对稚嫩而敏感幼儿的身心,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你真棒”
“连XX小朋友都回答对了”
“你们喜欢不喜欢呀”
“这个故事好不好听呀”
“你们想不想听呀”
“你们喜欢不喜欢呀”
“小兔子聪明不聪明呀”
“你们高兴不高兴呀”
“你终于做对了"
“把你送到小班去”
“如果你们不听话,就不许、就把你……”
这些片言只语是幼儿教师教育教学中众多类似语言的一个缩影,它集中反映了幼儿教师语言运用的成效问题。当然,这些语言不是幼儿教师的禁语,只是不能不分对象、不分个性地泛用与滥用,更不能成为幼师在教育教学中的 “口头禅”。幼师的教育教学语言说白了就是一个如何正确、合理、恰当、有效评价幼儿的问题。
幼儿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活动水平、游戏成果,充分考虑到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幼儿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水平,使用富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让每个幼儿都能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优点,并进一步明确自己需要不断改进之处。比如运用:哇,你进步的好快呀,不过呢,你还可在XX方面做些改进、改动,就更漂亮、更美丽了。“
幼儿教师不能在幼儿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否则会在无意间伤害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这显然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要求。幼儿教师在语言上和行为上应不断践行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让幼儿获得真正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评价。
譬如“你们高兴不高兴呀”这一类”正确的废话“,往往无法落实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对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微乎其微。
幼儿教师在和幼儿互动的语言上要学会”留白“,能用语言引导幼儿去尝试错误并从错误中获得经验。
当幼儿违反规则或顽皮淘气时,不少老师就会用“把你送到XX地方去”这类话来警告幼儿!滥用警告和惩罚性语言可能造成幼儿强烈的内心冲突,并可能引发幼儿强烈的反感、抵触乃至怨恨等负面情绪与消极心理。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了教师语言的重大意义“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师幼之间有效的互动,需要幼儿教师恰当地运用各种教育教学语言。否则,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必将大打折扣。
幼儿教师应当承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以每位幼儿过去的发展水平作为评价的基准,针对每位特点和现实状况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以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优点,而不是使用“你最棒”和“你真棒”、“你们高兴不高兴呀”之类虚泛的且没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
教师应当将评价与指导结合起来,通过一些带有指导性的评价语言,帮助幼儿扬长补短,不断取得进步。譬如“XX很有进步呀!你这次做得XX玩具很漂亮!而且玩具的各个部分比例很和谐,让老师看起来很舒服!”等等。
在充分肯定优点和进步之后,老师还可以用正面的语言进一步指出幼儿的不足之处,比如“如果你作一些改进就会更好些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