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左右之争
时间: 2020-12-23 作者:YHJ 阅读次数: 30(本文来源于网络)
很多人常常不太明白,为什么媒体经常出现左右之争这样的词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以前曾比较过Biden竞选网站上的教育内容与特朗普执政时的区别,简单说,拜登未来的策略可能是:
-
给教师加薪,通过培训延缓教师职业倦怠,延长其职业生涯;
-
给大学毕业生减贷甚或免贷,让更多的人上大学,不会受到种族、职业什么的影响。
-
免费公立教育争取提前到幼儿阶段。
-
关注学生心理和精神健康。
而特朗普国情咨文中则显示:
-
联邦政府将重新调整现有资金的使用优先级,立即投入200亿美元到择校项目中。
-
各州政府可随学生去向自主决定将资金投入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该项资金的分配偏向于学校类型多元化的州,鼓励既有私立学校、磁石学校,又有特许学校的州参与。
-
为110万贫困儿童提供自由择校的机会。
-
如果州政府能在联邦政府20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投入1100亿美元配套资金,就能为每名K-12阶段的贫困儿童增加1.2万美元的择校费用。
-
与国会合作,以减少联邦税费的方式保证大学减免学费和学生债务。
-
保证学生获得两年制或四年制大学的入学机会,或提供门槛更低、费用更低、也更易完成职业教育。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儿呢?
我们都知道拜登属民主党,而特朗普属共和党,民主党向来偏左,而共和党则偏右。所以二者的教育执政理念,多少都有这样的体现。
首先是对政府的权力如何看待。
我们看拜登的政策,相对要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对教育资源的分配与补贴。
拜登希望给教师加薪,延长义务阶段学制,以及给大学生减贷,这些都是钱,它从哪里来呢?基本上都来自于财政支出。所以拜登的想法实现,就意味着要征收更多的税收。
尤其是联邦财政在教育上如何分配,最近几十年来非常敏感。因为费用很多,所以很多州为了能够拿到这些钱,就需要接受联邦的教育标准。要知道,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州和个人教育权力的丧失。多年来,争议已越来越大。
而特朗普恰恰相反。
他本人对公立教育看法不佳,所以执政之前即主张鼓励私立学校、磁石学校和特许学校的扩大。在此过程中,他还使用了保守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教育券策略。即使是给大学生减免学费和债务,都是想要通过减税来实现。
这些无疑都是在给公立教育釜底抽薪,希望家长可以有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想选择的学校,而不会因为学费费用不够而被迫选择公立。
这些支出尽可能不由联邦财政支出,而是通过政策倾斜鼓励各州自己出资。或者,由社会组织自主配给。这是一种小政府的策略。
第二,反过来,如果不依靠政府权力调配,教育应该依靠怎样的动力来运转?
拜登的策略明显认为这是不可行的。因为如果没有联邦政府统筹,单纯依靠社会的力量,很可能会造成教师收入的不均衡,尤其是,在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之下,教育质量会出现更多的不对等。为了有更多的公平和公正,因此联邦必须针对性的进行调整。
但是特朗普等共和党的策略不同,本质上他们相信社会和市场有自己的运行逻辑。
我们知道,按照市场的供需关系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有多少需求的同时正好也有多少的供给,如果不是这样,就会出现不均衡。那么市场会自然做出反应,来填补这个缺乏。而从一个较长的时间看,供求曲线是达到基本均衡的。
相反,当政府采用手段进行计划调配的时候,往往「人力有时穷」,各种各样的情况导致计划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动,而作为一个庞大的行政机构是完全不可能像市场那样做出灵敏的反应的,所以所引起的问题,远比利用市场自己解决更多。
那么,教育作为一种供需关系存在,也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简单地说,前者就是左,而后者就是右。前者更倾向于集体,而后者更先相信个人。
这种不同的看法在大陆也有,而且非常鲜明。但是基本上,由于欠缺经济学视野,采用前一种思维的居多,也是主流。这就造成一种声音独大,从而很少看到争论,常常都是发声者自己诧异:为什么我认为正确的路径却不能实现?
实际上,这些专家学者问题虽然看的很对,可解决途径就不尽然了。按照他们的办法,往往造成的危害更大更烈,甚至常年不得解决。